祁山筑起汉国镇东关,便意味着天下三分已成定局。汉国、宋国和夏国,一时之间变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。
汉军五部,皆是精锐,更有弈兵大国手坐镇,汉国形势一片大好。
宋国与汉国接壤的斧头山北面,就是锁住宋军南下的咽喉要地镇北关。
这一日,一位肤白貌美的年轻书生骑着一匹毛驴,晃晃悠悠的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,一步三摇晃的接近守关的汉军。
刘正身着汉军士兵甲胄,担当卡点校尉。
李牧上前一步,引导书生下了毛驴,走到旁边的接待点,例行公事的询问道:“通关文牒?”
书生取出藏在鞋底的通关文牒。
李牧皱着眉头接过通关文牒,发现并没有怪异的味道,反而有一种沁人心脾的幽香,他脸上的表情才稍微的缓和了一下,笑问道:“入关事由?”
书生平静的回答说:“访友!”
李牧小跑到刘正身边,小声的汇报了一下,然后提醒说:“宋皇尊者有女名宋凝霜,据说已有倾国意志追随。情报显示,该女行踪不显,似乎与眼前的书生有点关系。”
刘正笑道:“等了这么久,总算是见到正主了。你安排一下,咱们得尽一番地主之谊。”
李牧返回到接待点,开门见山的说道:“你的通关文牒没有问题,可以正常进关。我家校尉大人看你孑然一身,有心与你结伴而行,这也算是你的专属免费导游。”
书生似乎有些犹豫,不过很快就强颜欢笑的说道:“可以!”
李牧愣住了,然后似乎有些不好意思,忍不住的提醒说:“其实你可以拒绝一下,没准儿我还是愿意考虑一下你的想法!”
书生平静的问道:“有意思吗?”
李牧哑口无言,书生的直觉实在是太厉害了。毕竟刘正的决定,他们都没有反抗的余地。
书生笑道:“尽快办理通关文牒,我赶时间!”
李牧快跑到刘正身边,迅速的搞定了通关文牒。
刘正低声的吩咐说:“告诉羽林军各部,只要宋国神机营的人不主动暴露身份,那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”
李牧点了点头,随即问道:“若是有人不小心暴露了身份,咱们应该如何处置?”
刘正冷笑道:“暴露身份视为挑衅,那就只能对不起了。不问缘由,杀无赦!”
李牧立即顶替了刘正的执勤位置。
无事一身轻的刘正,则是变成了书生的小尾巴。
刘正开口询问,怎料书生却拿话堵截说:“不要问,问我就是宋凝霜。”
刘正笑道:“那我就权当你是宋凝霜了,我是刘正。”
书生嗔怒道:“你咋这么不讲道理,给人家安上一个那么高高在上的名字!”
刘正不以为然的说道:“名字而已,纯粹是一个代号。你看我的名字,你不觉得很熟悉吗?”
宋凝霜疑惑道:“汉皇尊者?”
刘正笑道:“答对了,可惜没有奖。想要凭借着一个名字耀武扬威,那是最愚蠢的做法。”
宋凝霜倒也没有继续纠缠,反正两人结伴而行已成定局,那就相安无事好了。
刘正一时之间也不想着寻找话题,毕竟一时之间也没有合适的话题拿出来讨论。
至于斧头山的风土人情,估计宋凝霜比刘正还要熟悉四五分。把这样的话题拖出来尬聊,那就是单纯的打发时间。
刘正沉默了,宋凝霜反而有些按捺不住,于是就故意的寻找一些话题。
宋凝霜的没话找话,倒是激活了两人的聊天兴趣,倒也不至于沉闷。
由于两人皆不急于赶路,因而行走的速度并不快。
这一天,两人进入了虎头寨。
虎头寨林家,其子林月是汉军镇北关后备役的校尉。
林月之弟林星与竹枝发生矛盾,双方势均力敌,谁也不比谁差,谁也不比谁强。
竹枝想要打压林星,居然心生一计,然后虎头寨便有了林家仗势欺人,汉军欺压普通百姓的风言风语。
刘正抵达虎头寨的消息,被林月探知以后,他立即高姿态的带着林星前往竹家磕头请罪,并当众处置林星并发配镇北关服役三年。
这件事情经过虎头寨百姓见证宣传之后,竹家的风头自然而然的盖过了林家。
宋凝霜忍不住的吐槽道:“汉军校尉如此软弱,怎么支撑汉军征伐四方?”
刘正笑道:“汉军这样的态度,才是百姓认可的唯一理由。至于竹家的问题,耐心等待下去,你就会明白,敢于钻汉军律令的空子,就得做出付出代价的准备。”
一个月之后,林家迁出虎头寨,到了镇北关安家落户。
竹家终于成功的取代林家,成了事实上的虎头寨第一家。
宋凝霜望着买下了林家祖宅的竹家,忍不住的问道:“林家这么大张旗鼓的认怂,难道就不怕落了汉军的声威吗?”
刘正笑道:“你不如去找虎头寨的百姓问一下,看看有没有人会说林家的闲话?”
宋凝霜不信邪,于是就挨家挨户找人聊天,结果正如刘正所料,虎头寨百姓一致认为竹家做得太过分了。
宋凝霜问道:“这是什么道理?”
刘正叹道:“百姓总是习惯性的恋旧,毕竟太平盛世才是百姓的追求。故而竹家如此高调,即便是没有欺压百姓之实,百姓也会因为心里没底,从而怀念林家给予的那种安宁与祥和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